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关于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二十五次集体研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国家治理体制和能力的现代化,关系到高素质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版权意识和品牌观念日益提高,从一首歌、一篇文章,到一项专利、一项地理标志,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获得了实用价值。随着创新的一端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加速转化和使用正在为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引擎。

2018 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 10.71 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1.6%,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2019 年,中国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超过 1500 亿元,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率继续迅速提高。今年前 10 个月,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和 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都实现了反向增长。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的本质是通过产权激励,帮助创新者获得与技术贡献相适应的回报。创新型企业开发新产品,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进而影响整个创新环境。没有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企业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创新就会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生根发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十三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不能回避的是,我国知识产权运用还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在专利方面。我国是专利大国,但不是专利强国,特别是在重点产业和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占有率较低。国务院关于 2019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和支出的审计报告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仅有 3.88 万项(约 8。

原因是有些专利不是为实际使用而生产的,而是为专利而生产的。例如,一些企业把专利申请视为改善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重要谈判筹码,而一些高校则将专利申请转变为骗取科研资金和获取科技资金的手段。这些专利只停留在证书上,与市场需求、产业技术创新等无关,不能转化为产品,浪费了多少资源。

从一个强大的知识产权大国到一个知识产权大国,这不是一天的工作。因此,有必要深化知识产权制度和机制的改革,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提高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的效率。要进一步开放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环节,增强制度保护能力,加快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 "中国制造" 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飞跃。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最好的,只有更好。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转型升级的 "基础设施",也是培育创新思维和习惯的文化土壤,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必将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